一套完整的车牌识别系统主要包含 4 个部分,各组件功能相互衔接:
图像采集单元:主要是高清摄像头,负责拍摄来车的车牌图像。需选择 200 万像素以上、支持宽动态功能的型号,以应对强光、逆光、夜间等复杂光照环境。
算法处理单元:即识别主机或控制器,通过 AI 算法对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,提取车牌号码、颜色、车型等关键信息,识别率通常需达到 99% 以上。
数据库与管理单元:包含后台服务器和管理软件,存储已登记车辆(如小区业主车)的信息,可实现车辆黑白名单管理、通行记录查询、数据统计等功能。
执行单元:与道闸联动,当识别到授权车辆时,自动发送信号控制道闸抬杆;未授权车辆则保持道闸关闭,或触发报警提示安保人员处理。
常见使用场景与配置差异
不同场景对系统的配置要求不同,核心差异集中在摄像头和管理功能上:
场景	核心需求	推荐配置
小区 / 园区入口	快速识别业主车,拦截外来车	1-2 台高清摄像头(覆盖单 / 双车道),搭配本地数据库,支持黑白名单管理
商业停车场	自动计时收费,区分临时车 / 月租车	摄像头 + 收费终端 + 云管理平台,支持微信 / 支付宝扫码缴费,自动生成收费报表
单位 / 学校入口	严格管控进出,记录通行日志	双摄像头(正向 + 侧向)提升识别精度,联动门禁系统,支持远程审批临时车辆进入
根据小区入口是否分进出车道,选址策略略有不同:
单车道(进出共用)
需选在入口外侧,靠近围墙或绿化带的位置,为行人通道预留足够空间。
道闸闸杆长度建议≤4 米,避免过长导致车辆转弯时剐蹭,或遇到大型车辆(如救护车)时无法快速抬杆。
双车道(进出分离)
进、出道闸需间隔≥3 米,防止两车交汇时拥堵,或闸杆起落时互相干扰。
进车道闸靠近小区内侧,出道闸靠近外侧,符合车辆 “右进右出” 的通行习惯,减少交叉冲突。
安装与使用注意事项
安装前期:做好基础施工
需提前预埋基坑,深度和宽度需根据柱体尺寸确定(通常基坑深度≥1.2 米),且底部需做防水和排水处理,避免积水浸泡设备。
液压升降柱需预留液压油管和电缆的预埋通道,确保动力单元与柱体连接顺畅,且远离高温或强电磁干扰源。
日常维护:延长使用寿命
每月检查柱体与地面的密封性,若发现缝隙需及时填补,防止杂物进入基坑;每季度清洁柱体表面,并用不锈钢保养剂擦拭,防止生锈。
液压升降柱需每半年检查液压油液位和油质,若油液浑浊需及时更换;电动升降柱需定期检查电机接线,避免松动导致故障。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